生物识别技术广阔的发展前景

  • 2016年03月17日

   生物识别技术是指通过对人类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定的技术,包含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声音识别、虹膜识别、指静脉识别等。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新兴产业,2011 年国际市场销售额达50亿美元,据《2015-2020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2014年生物识别市场规模为80 多亿元人民币,预计2015年将超过100亿美元。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生物识别技术行业报告预测,2007-2013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 达22%左右,这在全球大部分行业增长率不到5%的对比下显得实属罕见,然而生物识别不仅是现在的火热技术,在未来的十年内仍将保持飞速增长,预计到 2020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的规模将达到250亿美元。

     QQ截图20161125172231.jpg

       图1:生物识别市场规模(亿美元)

         QQ截图20161125172240.jpg

图2:行业细分生物识别技术规模(亿美元)

一份由国际生物识别集团(IBG) 撰写的《生物识别市场与产业报告2009-2014》显示,目前在各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指纹识别所占份额最大,为66.7%;人脸识别占到 11.4%;虹膜识别、语音识别、静脉识别和掌形识别各占8.0%、3.0%、2.4%和1.8%。虽然静脉识别系统目前市场占有率不高,但随着静脉识别 系统应用的多元化和采集设备成本的降低,市场占有率的提高指日可待。
  第二代生物识别技术- 指静脉识别技术区别于第一代生物识别技术如指纹、虹膜、人脸等其它生物识别技术,在于其生物特征载体静脉血管位于手指内部,除非是复制一根活体手指,否则流动的血液形成的血管图像通过普通的技术手段很难获取及被复制,是非表皮特征、安全、高效、方便的。在当今众多生物识别技术中,指静脉技术安全级别及技术指标高,使用习惯和指纹类似,其广泛的应用及在大部分领域补充或替代指纹技术,是未来身份识别的趋势。

         QQ截图20161125172333.jpg

3:生物识别技术比较

区域市场分布
       目前生物识别产业中,北美占据份额最高,达到33.5%;亚太地区次之,为23.8%;欧洲、中东、中南美洲、非洲依次为16.5%、11.0%、9.1%和6.1%。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 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生物特征识别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近几年中国将在信息技术、信息安全、金融交易、社会安全等领域推动生物特征识别标准化工作,产业潜力很大。自2002-2012年,中国生物识别行业的市场平均增长率都在60%以上,2012年市 场规模达到60多亿人民币,而到2015年,中国生物识别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以上。
  我国生物识别产业细分市场分布为:商业应用占84.9%,主要用于门禁、考勤和身份认证;公共和社会安全应用占4.8%,主要用于出入境管理和证照系统,治安管理;公众项目应用占4.5%,主要用于社保、医疗和教育应用;大众消费类应用占4.3%,主要用于指纹识别门锁、保险柜、电脑手机开机认证等;司法应用占1.5%,主要用于自动指纹识别系统(AFIS)和 自动人脸识别系统(刑侦用途)。相较国外大部分应用都在政府和公共服务领域的重大型项目,国内市场超过90%均是小型商业部门应用,未来仍有巨大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市场相对单一,过于集中在指纹识别技术,今后在指静脉识别等领域将大有可为。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获取专业服务
客户服务

400-682-3334

联系人姓名

公司名称

联系电话

所在地

联系邮箱

咨询问题